鉴定估价

《中医药堂》特种邮票故事

发布人:宋丹 发布时间:2011-11-03 09:33 浏览次数:9652 次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北有同仁堂,南有雷允上”、“北有同仁堂,南有陈李济”,这些民间传扬着的对中医药堂的美誉,几百年来实际是在传播着浩如烟海的中医文化当中一些长盛不衰的经典故事。今天,这些故事当中的主角在人们的热切期待中走进了方寸世界,中国邮政定将于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二十日发行《中医药堂》特种邮票一套四枚。
    在中国,虽然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中药号,但北京的同仁堂、杭州的胡庆余堂、苏州的雷允上、广东的陈李济则是被大家公认的最有名的中医药堂了。这些中医药堂历经沧桑的发展史、神秘独特的制药技艺、具有传统民俗特色的建筑店铺以及独具魅力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可以说是积聚了中国传统医药商业文化之精华。但随着现代化制药工艺的发展,那些口授手教的中医药堂之中独特的制药技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许多药工都已进入耄耋之年,后继乏人,一些优秀的传统中医药品,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

    真心地希望小小邮票的发行,能够为弘扬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堂老字号的影响力发挥积极的作用,让中国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

  1、  独办官药——同仁堂

    同仁堂是我国中药行业的老字号,乐家祖先乐显扬于清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创办同仁堂药室,至今已经有三百四十二年的历史。一七零二年乐凤鸣将药铺迁至前门大栅栏路南。一七零六年乐凤鸣在宫廷秘方、民间验方、祖传配方的基础上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该书序言明确提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成为历代同仁堂人的制药原则。一七二三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独办官药,历经八代皇帝,一百八十八年之久。

    同仁堂之所以能在风雨中饮誉海内外数百年而不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坚守古训,品味不畏昂贵,炮制不畏繁琐,这是药效的保证。其次是注重品牌的唯一性,具有了商标意识。据乐家祖训,凡乐家子孙自开药店,任何人不允许再启用同仁堂字号,但是都可以打乐家老铺旗号。乐家子孙在各地创建的乐家老铺分号很多,其中比较知名的像十二世的乐达仁在天津创建了药店,就叫达仁堂。再次树立了药店的十大王牌,即:安宫牛黄丸、同仁大活络丸、同仁牛黄清心丸、紫雪、愈风宁心片、国公酒、同仁乌鸡白凤丸、壮骨药酒、局方至宝丸、再造丸,此外还有十大名药。

    一九九二年八月,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正式成立。一九九七年的六月,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隆重挂牌,在上海证交所上市。二零零零年三月,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下沉部分优良资产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十月底在香港联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2、江南药王——胡庆余堂

    拥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的胡庆余堂始创于公元一八七四年(清同治十三年),位于杭州吴山北麓大井巷,店址原为南宋惠民和济药局所设的熟药局。胡庆余堂由“红顶商人”胡雪岩斥巨资开设,其名取自《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胡庆余堂是我国全面配制中成药,规模较大,创设较早的著名国药店,与北京同仁堂齐名,有“江南药王”之誉。胡庆余堂以宋代皇家药典《太平惠民和济药局方》为基础,收集各种古方、验方和秘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造出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方四百多种,著有专书《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传世。至今仍继承祖传验方和传统制药技术,保留了大批的传统名牌产品。胡庆余堂标榜“济世”、“善举”,大厅里悬挂“戒欺”匾,以示诚信,这也是百年老店胡庆余堂经久不衰的法宝之一。胡雪岩故世后,胡庆余堂曾数次易主,但店名仍冠以“胡”字,“胡庆余堂”信誉声名远扬。

    胡庆余堂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一处晚清工商型古建筑群,系徽派建筑风格之典范。古建筑占地八亩,面积四千平方米,分隔为“三进”;古建筑四周,筑以高达十二米的“神农式”封火墙,墙上书有“胡庆余堂国药号”七个大字。在全国公认的著名老字号药店中,只有胡庆余堂依然保留了古建筑和传统特色,并具有独一无二的中国中药文化以及独特的中药制作方法,因此成为全国最具历史风貌、最具人文特征、最具观赏价值、最能体现中国药业文化的中华老字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胡庆余堂进行了全面修缮,将营业销售、传统产品加工生产、中成药发展史及胡庆余堂历史陈列三者融为一体,形成一座颇具特色的专题博物馆。一九八八年,胡庆余堂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零零六年六月,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国药传奇——雷允上

    雷允上药店原称“雷诵芬堂”,创始人为姑苏名医雷大升,字允上,号南山。雷大升年轻时读书学医,善琴工诗,清雍正初期正值壮年时在北京患重病。愈后弃儒从医经商,拜在苏州名医王晋山门下学医,游历于山东等地,采集中药材回到故里苏州,从此行医济众,同时研究中药丸散膏丹的制作,并著有《金匮辩正》、《要症论略》、《丹丸方论》、《经病方论》等四部医学书籍,惜所著原件均已散失无存,仅留下四部书名传至后人。

    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雷大升在苏州阊门内穿珠巷天库前开设了一家中药店,取招牌名为“雷诵芬堂”,销售自产成药,并以他自己的字“允上”在店内挂牌坐堂行医。雷大升医术高明,治病有方,自己研制的成药疗效显著,于是“雷允上医生”名声遍闻苏州,远近皆知。后来人们都称药店为“雷允上”,至于药店正式招牌“雷诵芬堂”逐渐被省略乃至遗忘,如今反而鲜为人知了。

    近三百年来,在兼收并蓄、开放创新的吴文化个性中成长起来的雷允上人,秉承了百年立业的“允执其信、上品为宗”的企业信条,谨记“聚百草、泽万民”的社会责任,弘扬吴门医派精神,选地道药材,遵古法炮制,博采众长,创制了一批组方精当、功效显著的名药。尤以“六神丸”为代表的中成药是吴门温病学派治病用药的经典体现,被誉为中华国药的瑰宝,曾经被国家列为三大机密中药处方之一,自清代一经问世,即传誉四方,远销香港、日本及东南亚各地。新中国成立以后,“六神丸”曾三次蝉联国家质量金奖,二零零八年雷允上“六神丸”的制作技艺已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入新世纪,雷允上与时俱进,秉承传统,科学创新,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制药技术设备进行了中药现代化的全面改造,已经发展成为集工业,商业和连锁为一体的企业。

  4、济世奇缘——陈李济

    在祖国伟大的医药宝典之中,“陈李济”占有特殊的一页。广州陈李济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一六零零年),迄今已有四百一十年历史。陈李济由广东南海药商李升佐与商人陈体全合伙投资开设,其店号定名为“陈李济”,意为陈李二人合伙经营,同心济世。据考究,在全国的制药行业当中,“陈李济”是最早建立的企业之一。陈李济的整个发展过程,可概括为:创建于明末,兴起于清末民国初,发展于新中国建立后。陈李济跨越了漫长的三个多世纪,几经沧桑,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方重领风骚,扬名天下。

    陈李济挂牌经营后,李升佐致力于搜集古代固有成方、验方,选用上乘药材原料,悉心研究炮制技术,终于以精湛的工艺,制成多种别具一格的古方正药。清朝初年,“陈李济”的产品已在国内颇有声誉。为了扩大影响力,他们每年趁学子赴京应考之机,运送大批产品至京展销。蜡丸,这种独特的药品引起人们的注意,那神奇的疗效更使它逐渐赢得了声誉。学子们考完试回到各地便以京都见闻来传播“陈李济”的蜡丸,并视为珍品馈赠亲友。从此“陈李济”蜡丸便名闻遐迩,成为“广药”的代名词。清同治年间,钦赐“杏和堂”封号,同时钦准该厂储藏用作原料的“旧陈皮”为贡品,多年向朝廷进贡。

    当今医学昌明,药品浩如烟海,更新换代日趋频繁,唯独我国特产的蜡壳药丸长盛不衰。这是因为大多数中药材含有糖、淀粉、挥发物等成份,极易吸潮、霉变或招惹虫蛀,但用蜡壳包裹后,能久存而不变质。一九八一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专门委托北京科教制片厂,将“陈李济”的蜡丸生产工艺拍成电视片,向国外报道。

    四百多年来,陈李济一直驻足在广州市北京路,一九九七年搬迁至广州大道南,拥有了一个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工业厂房,经营规模得到了较大发展,一个典型的小作坊式药品生产企业已经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重点中药企业的老字号。

扩展阅读: 袁世凯银元价格 奥运钞 北洋造光绪元宝 钱币收藏价格表 邮票价格查询

分享到:
鉴定估价服务

联系人

电  话

微  信

Q  Q

:潘经理(1)
:13718125151
:13718125151
:598548268

联系人

电  话

:石经理(2)
:15001095151

购物首页 |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业务联系 | 版权声明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德胜置业大厦1号写字楼1011室

版权所有:点购收藏网 Copyright © 2006-2019 京ICP证100771号 京ICP备1200416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