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集邮,便没有邮市。没有集邮需求的增长,便没有邮市的发展。30年邮市的实践完全证实了这个最普通的常识。80年代初,随着集邮的解禁邮市应运而生,尔后随着集邮需求的日益增长,邮市走向了繁荣,并由非法变合法。90年代邮市出现的全国性“炒”邮热,并不反映真实的邮市需求,而是在投资渠道狭窄的条件下,一大批不明真相,不懂邮识,不谙邮市经营之道的投资者涌入邮市,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推动着邮价暴涨,反过来又刺激着邮品的巨量发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这种局面的出现,并非管理层缺乏起码的经济常识,而是在心浮气躁,追逐暴利,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思想支配下,有意识地吹大了邮市泡沫。既然形成泡沫,那是必然要破的,果真从1998年起邮市便走了长达12年的下坡路,这种背离“盛世兴收藏”的现象,在藏品市场中是极为罕见的。事实证明,在一个收藏性质的邮市上,靠垄断新邮资源,靠超需求发行邮品,靠投机“炒”作牟利,只能是阶段性的,有害的,不但对集邮起不到推动作用,还会起反作用,要想靠这玩艺把邮市搞上去,也是一厢情愿的。
近一年多来,邮市又呈现复苏的迹象,主要表现是早中期发行的邮品强势上扬。这部分强者恒强的邮品,恰恰都是集邮公司无库存的,难以再生的,筹码高度分散的,难以“炒”作的。这显然是被集邮需求的增长和礼品需求的升级所推动。这种自然增值出自邮市内在的供需之间的调节,是经济基础发展的结果,而非上层建筑所起的作用。由此可见,邮市正在自发地由“炒”新主导向收藏主导的方向转化,这既符合广大邮人的愿望,又顺应了“物以稀为贵”的藏品市场规律,也是邮市走向健康的表现。
张吉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