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科学家张衡(78—139年)苦心研究多年,终于在132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北宋学者、科学家沈括(1031—1095年)曾在《梦溪笔谈》中记下了许多对地学有价值的见解。明末科学家徐霞客(1587—1641年)用30多年时间游历我国广大地域,进行地理现象的考察,后人整理出版的《徐霞客游记》已成地学中的名著。这三位世界地震学的先驱和他们的研究成果,先后登上邮票。
到了现代,中国又不断涌现像地质学家李四光这样的杰出地震学人才。1964年10月1日,原邮电部发行特67《石油工业》特种邮票一套5枚,其中第一枚为“地震勘探”,图案是一辆地震勘探车,生动说明地震学的重要性。1988年4月28日,原邮电部发行J149《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一套4枚,第一枚为“地质学家李四光”,图案是地质科研示意图映衬的李四光半身像。
抗震邮票我国曾发行过数枚,生动的展现了我国悠久丰富的地震资料及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下面点购收藏网为大家总结了我国曾发行的抗震邮票:
河北唐山曾于1976年遭遇了震惊世界的强烈地震,灾情之重损失巨大,举世罕见,为纪念唐山“7·28”大地震二十周年,原邮电部1996年7月28日发行1996—17T《震后新唐山》特种邮票一套4枚。“农舍”、“工厂”、“街景”、“海港”展示了地震摧不垮的人类精神。
1999年9月21日我国宝岛台湾作为地震的频发地在日月潭附近发生了规格7·3级的大地震,台岛中部几个县市房屋全倒、半倒上千栋,数千人死伤。为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台邮政部门当年11月1日发行慈5《9·21赈灾》附捐邮票小全张一种。2000年9月21日,为纪念“9·21”大地震一周年,促进加强地震研究及防震教育,台邮政部门又特以“测震网络遍及全台”、“紧急救援全民动员”、“防震教育、防患未然”为主题,发行特415《地震》邮票一套3枚,采用张贴画的形式设计,具有直观、简明的宣传效果。
2000年3月1日,国家邮政局发行TP12《世纪之交千年更始——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种邮资明信片一套10枚。(10—8)“水利地学”片图、邮资图相同,突出展现王振铎上世纪50年代复原地动仪模型,以此代表中国既往数千年地学研究的伟大成就。
2003年5月1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唐山抗震纪念塔》普通邮资信封1枚,邮资图里的纪念塔此前已出现在1996—17T《震后新唐山》(4—3)“街景”邮票图的远景中。1986年唐山大地震十周年之际,在市中心新华道、建设路十字交叉中心广场东部建起了唐山抗震纪念塔(又称抗震纪念碑)。
2005年10月9日,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邮政局发行一套《中国的伟大发明》邮票一套4枚外加小型张。小型张再次把王振铎复原的张衡地动仪模型搬上方寸,与4枚邮票展现的“编织”、“造纸术”、“金属冶炼”和“历法”一起,构成古代中国造福世界的“五大发明”。
为纪念中国地震局成立40周年、邢台大地震40周年、唐山大地震30周年,国家邮政局于2006年7月26日发行2006—17《防震减灾》特种邮票一套1枚,邮票以蓝色为基调,以地动仪、地球和地震波光束作为主图的素材构成,简洁明了且不乏艺术感,同时也寓意着地震科学研究的博大精深和任重道远。中国集邮总公司为此制作的首日封和纪念戳图案,也都是著名的候风地动仪。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国家邮政局在5月20日发行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附捐邮票1套1枚。设计者用三颗紧紧相连的心和附票上连续在一起的九颗红心的简约主图,寓意中国人民手拉手、心连心的爱心奉献,以及众志成城、共抗天灾的坚强信念。
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去年4月发生了7.0级地震。中国邮政于5月3日发行了《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特种邮票,该邮票呈红、黑、白三种颜色,色彩庄重,图案上画着两只火红的手捧着一颗心,附捐联上三颗连着的心与地震波并排,上面写着“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的字样,还用小黑字标着地震发生的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设计简洁大方,彰显了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信心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