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各式各样的古币陆续出土,一些前人研究而成的定论甚至都被改写。就拿光定元宝来说,史料上只记载有楷书版,但自从1981年内蒙古出土了一批篆书版后,学术界和收藏界就对这一观点有了更新。对于收藏者来讲,这种层出不穷的推陈出新提供了不少契机,史书上未记载的品种便给收藏者提供了更多“捡漏”的机会。
曾经被忽视的清代钱币
据专家透露,在历代的钱币中,应该要数清代钱币最有“捡漏”机会了。主要是因为即使到了上世纪40年代,清钱都不被重视,大多收藏行家认为清代时隔太近,其钱币唾手可得、不值一藏,以致于大量珍品流尽散失。
比如说清代同治钱传世量颇多,但其中也有很多精品,宝广局(即广东钱局)铸造的同治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考究可知因为同治年间铸钱成本极高,地方多不愿意大量铸造而浪费成本,当时广东只为应付清政府之命而铸造极少数量。目前,100多斤同治钱中也难以找到一枚宝广局的同治钱,真品价格至少可达数千元。
收藏者要钻研 但不可尽信书
专家提醒收藏者,“捡漏”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每个收藏者身上都会发生。
只有熟悉历史、实物,把研究和收藏结合起来的收藏研究者,才会这样的幸运。他强调史料和文献对于收藏者的重要性,也提醒收藏都不可尽信书。
联系人
电 话
微 信
Q Q
联系人
电 话